
求职者在招聘会上寻觅心仪的工作岗位
各区
进行就业援助活动83场招聘会、政策咨询会“提质增效”
新政策的施行,离不开“广而告之”的宣传推广与实打实的落地活动。如今,就业援助政策正式推行不到一个月,辅助政策的“就业援助月主题日服务活动”就开到了市民“家门口”。
现场政策咨询、专场招聘推介、见习培训报名、维权普法宣传……全市16个区的就业促进中心在1月18日前后“使出浑身解数”,“翻花头”举办83场系列就业活动。包括就业创业指导讲座、为就业困难人员送岗位在内的活动“搭配”着线下招聘会,在全市60余个咨询点提供就业援助服务。
本市的就业援助月活动已走过了15个年头,和以往援助月活动不同的是,今年的就业援助月活动重点聚焦本市的就业困难人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去产能等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未就业困难职工、零就业家庭中的登记失业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员。
按照《若干意见》规定:具有本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一定劳动能力且就业愿望迫切,但因自身就业条件差而难以实现市场化就业,连续处于实际失业状态6个月以上的“一户多残”家庭成员、大龄被征地人员,以及缺乏工作经验、经多次推荐就业岗位仍未实现就业的35岁以下青年,可以提出“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申请。
扩大就业帮扶的覆盖范围时,各区就业促进中心提供了合适其发展的岗位。仓储员、物流分拣员、会计、文员等岗位贴近了基层青年的需求。
据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次援助月活动期间,招聘会新增了“细化到用人单位的需求灵活匹配”的环节。在开招聘会前,区就促中心把岗位供需双方的信息进行细分和“职岗匹配”,让双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人。在1月18日进行的杨浦区招聘会上,现场还给就业困难人员组织了职场软技能的培训。
据悉,在活动期间未能实现就业的援助对象,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不会“放弃”。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对此类人群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就业援助方案,登记备案并纳入后续的就业援助工作中,确保在不挑不拣的基础上,就业困难人员在认定后的三个月内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在认定后一个月内实现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就业。“就业援助的工作机制是‘出现一人,认定一人,扶助一人,稳定一人’。我们得做稳、做实工作。”黄浦区就业援助员如是说道。
据悉,新政策在加强困难群体的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援助服务、发挥公益性岗位就业托底功能等方面作了进一步完善后,今年在就业活动现场,将积极开展各类政策宣传服务,包括为残疾人在内的援助对象提供就业岗位推介服务,为推荐多次仍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为社会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提供指导、推荐等服务,为有创业意愿的援助对象提供自主创业方面的培训指导服务等。
企业
践行社会责任 推出适应就业困难人员岗位
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离不开提供就业援助类的岗位。作为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的成员,外企人事经理郁时明介绍说,公司将扩展部分适宜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以更好地服务于本区甚至全市就业援助工作的需要。“岗位都是伸手触得到的。”甘棠集团人事胡晓峰对政策颇为“点赞”。
此次政策中明确,招录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将获得“动态调整”补贴。《意见》表明,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补贴标准由原政策规定的每人每年1.6万元的一次性补贴,调整分设为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其中,岗位补贴标准为月最低工资标准的50%;社保补贴标准为以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作为基数计算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缴费额中用人单位承担部分的50%,按当前标准计算补贴额合计约为每人每年1.98万元。补贴标准有了较大提高,且补贴机制更为健全,建立了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每年随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社保缴费基数同步调整。
这点对企业来说是一项利好政策。“每年最低薪资都在调整。补贴能得到动态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企业用人成本上涨的压力。”胡晓峰如是说。
《若干意见》实施后,企业还多了一种参与就业援助的方式——服务外包。上海中智科创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娴这次为了1月18日的杨浦区招聘会,在新政颁布后就忙了起来。联系企业参加招聘会,组织配套活动。在孙娴看来,企业可以提供资源补充,引入企业进入区招聘会。如此一来,招聘会参与企业的“量”上将得到“突破”。
此外,《若干意见》中还明确,对于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较长时间服务仍未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将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提供就业服务并根据服务成效给予补贴。“这一政策进一步扩大了就业服务供给,丰富了援助手段,对于完善‘政府托底、市场参与’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实现就业援助的提质增效,将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的办事处黄锦海副主任给此条规定“点了赞”。
街道
完善机制 挖掘岗位“匹配”不同群体
“在我们街道,35岁以下的长期失业青年比例可不低。”据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办事处就业服务科科长杨定昌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政策在完善原有“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将长期失业青年、“一户多残”家庭成员、大龄被征地人员等纳入了认定范围。在街道一线员工看来,将认定范围扩大对于积极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无疑是一个重大举措。
对于那些正处于35岁以下,相对而言学历较低、技能较差的人群而言,扩大认定范围使得街道在援助这类人群上岗就业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帮助作用,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在政策的支持下找到工作,走上就业岗位。杨定昌补充说,“新政出台后,类似这样一类对象,我们可以通过政策援助进行托底扶持,因为企业往往也希望能在用人方面降低成本。”
今年政策更新后,原本未被列入就业援助政策的35岁以下青年群体,纳入了“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范围。长期失业青年在招聘的企业面前,多了一份“政策帮扶”的竞争力。
有了岗位才能有保障。在就业困难对象认定完毕之后,该让他们去哪里?
为此,人社部门一直在挖掘新的岗位资源,适应不同群体的需求以促进就业。第二,继续发挥一线就业基地的作用,鼓励基地工作人员做好就业援助工作。社区的公益性岗位也调动了起来。为“就业困难人员”“挖掘岗位”,来提供就业托底保障。
此外,对于实现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新政将灵活就业的社保补贴范围,由原来只针对大龄失业人员和离土农民,扩大到所有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同时,新政规定,特定行业用人单位吸纳“特定就业困难人员”的,可按规定申请月岗位补贴,岗位补贴标准为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的50%,相比原政策每人每月800元的定额标准有了较大提高,而且调整了“双特”政策补贴计算方法,实行“吸纳一人、补贴一人”。浦兴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锦海对此赞不绝口,“这使得我们街道的用人单位在进行补贴的实际操作时能更简易了。”
加大力度 走上门开沙龙“普及”政策
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政策施行的一个月内,部分企业还没来得及“吃透”政策,甚至部分企业人事对就业帮扶新政策知之不多。“想把新政给企业宣传到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的办事处黄锦海副主任给记者列了街镇做好宣传工作的“三条路”。
据黄锦海介绍,第一条路放在了各类宣传平台上。微信平台、社区报纸、宣传栏、展板等宣传途径,在基层一线扩大新就业援助政策的知晓率。“第二条就是‘主动出击’啦。”黄锦海说,一线的就业援助员们主动联系到辖区内新政受益人群,特别是新扩大的认定范围的人员,“如长期失业青年,我们会通过就业援助员主动上门走访进行宣传。”
第三条路显得有些“酷”。办沙龙、参与商会活动,一线街道的就业援助工作人员主动联系用工企业,参加到促进就业联席会单位、创业协会会员单位、浦兴商会、HR沙龙成员单位、物业公司等活动中,积极宣传新的就业援助的政策,鼓励其录用就业困难人员。记者采访中发现,虽“长路漫漫”,基层的就业促进工作人员却乐此不疲地“在路上”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据了解,目前全市各街道正在对新政的事项与办理流程进行梳理,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完善各类告知单,完善各项办理流程,制作各类申请样表。
“提质增效”离不开“稳扎实学”
记者前去采访的当天,小东门街道所在的黄浦区就开展了就业援助新政学习会议,并准备对从事劳动保障、就业服务的干部进行深入培训。
“说实话,我们刚拿到新的政策后,也不知道如何操作。”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就业服务科科长杨定昌坦言,对新政总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不过如今随着政策信息扁平化、指尖化,政策信息的易得性给每位基层工作人员可随时学习的空间。
“我们要学深、学透、学精,不能有失误,所以研究、学习政策便是春节前的工作重点,一切只为更好地为落实政策,帮扶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工作。”工作人员觉得要先“稳扎实学”起来。
老政和新政之间的区别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 两者之间又该如何联系? 这就是基层一线员工所培训的内容。
青年报记者从街道方面了解到,为配合新政的具体实施工作,全市各区、街镇正积极地围绕政策的几大革新点组织研讨会。“新政将就业困难人员的范围扩大了,说明需要进行援助的人员数量也会相应增大。为此我们将分类操作,将能够到企业上班和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分别进行针对性援助。”据杨定昌介绍,实时操作将在年后具体落实,因此不排除每个街道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实时调整。
声音
2017年将进一步完善青年见习政策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赵祝平局长向青年报记者表示,2017年将进一步完善青年见习政策。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推进共享发展、增进市民福祉。上海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上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上海今年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是有把握的。”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祝平介绍,在2017年1月1日上海市正式实行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就业援助工作的若干意见》后,在完善原有“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的基础上,今年还将推出针对青年(大学生)的职业训练营项目,并全面提升完善就业见习政策,打通求职青年和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提醒
就业援助新政策办事链接
1、需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劳动者应凭户口本、《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劳动手册》)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提出申请。申请人应如实反映个人情况,并承诺接受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各项就业服务措施。
2、特定行业用人单位可通过以下网址了解行业证明具体申办流程。
绿化市容:http://lhsr.sh.gov.cn/(“网上办事”-“表格下载”专栏)
物业管理:http://www.shjjw.gov.cn/(“房屋管理”-“物业管理”- 物业企业开具“双特”行业证明地址一览表)
邮政快递:http://sh.spb.gov.cn/(“政策法规”栏目)
养护行业(河道、管道养护):http://sw.shanghaiwater.gov.cn/(“信息公开”-“公示公告”)
养护行业(道路养护):http://www.highway.sh.cn/(“公告栏”)
涉老服务:http://www.shmzj.gov.cn/(“便民服务一览表”)
涉农单位:http://www.shagri.gov.cn/(“政府信息公开”-“公示公告”)
3、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若要进一步了解本市就业援助政策的具体内容,可以在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http://www.12333sh.gov.cn查询政策具体内容,也可拨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热线(12333)咨询。</a href="http:>
刊登媒体:青年报
刊登日期:2017-01-20
|